縱觀普洱茶從2000年后興起至今,可以看出普洱茶市場其實是一個嚴重依賴概念來推動的市場,從掀起普洱熱潮的“越陳越香”,到一度讓收藏客們狂熱的“能喝的古董”,再到后來重演普洱茶瘋漲神話的“名山古樹”,這些關鍵詞伴隨著普洱茶經歷了一次次的大起大落。2014年下半年名山古樹茶價開始回落,市場迎來洗牌轉型階段,收藏市場遇冷,逐步向終端消費市場轉型。熟茶逐漸成為主角,潤元昌首度提出了“春茶發酵”這一概念引來不少爭論,所有的概念必須要落實到實用價值才會被市場接受,否則就是炒作,短時間內可能掀起好奇和關注最終必然會被市場淘汰。“春茶發酵”是炒作還是價值?是否能成為下一個破局的新概念呢?
我們知道,茶葉原料的品質,是由茶葉中所含內涵物的豐富程度和比例決定的。由于茶季不同,茶樹生長狀況有別,因此,即使是在同一個山頭采制而成的不同茶季的茶葉,無論是外形和內質都有較大的差異。由于春季氣溫適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樹經頭年秋冬季較長時期的休養生息,體內營養成分豐富,所以,春季不但芽中肥壯,色澤綠翠,葉質柔軟,白毫顯露,而且與提高茶葉品質相關的一些有效成分,特別是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的含量也較豐富,使得春茶的滋味更為鮮爽,香氣更加強烈。夏茶由于采制時正逢炎熱季節,茶葉中的氨基酸、維生素含量明顯減少,滋味顯得苦澀。秋茶采摘時雖然氣候較為溫和,但雨量往往不足,使茶葉顯得枯老、香氣較少、葉色發黃,二者都不如春茶更有營養。春茶是最好的茶,也早就是業界的共識,而采用春茶發酵的熟茶,在工藝控制得當的情況下,也會體現出內涵物豐厚的優勢,在香氣、滋味、回味等方面有更佳的品質表現。
普洱熟茶相對生茶,工藝繁多,渥堆用量大,發酵損耗大,發酵周期長,發酵風險高,要求苛刻,這樣決定大多數生產廠家輕易不敢拿優質毛茶作為原料,導致大量發酵生產熟茶的茶廠很多,但是出來的優質熟茶卻很少,傳統的熟茶工藝一直用夏茶發酵。事實上,春茶發酵難度大,因為春茶的嫩度較高,芽頭較多,為了保守起見,通常發酵度較輕,容易出現酸味。毛料發酵熟成之后,會有渥堆味,需要足夠的散堆時間,才可以保證良好的口感,同時拼配工藝,緊壓后自然散透水氣的時間跟生茶要求一樣。這樣更加決定大多數廠家不敢做優質熟茶,因為茶廠輕易等不起,時間周期長對廠家的資金擠壓巨大,現金流可是任何企業的生命線。用優質的春茶作為原料發酵,的確存在著很大的風險,不僅是對廠家發酵技術和生產控制上的考驗,也是對企業資金實力和運營能力挑戰,稍有不慎滿盤皆輸,我想不是所有茶企都有這樣的魄力敢號稱全線熟茶產品均采用春茶發酵吧,敢于提出這樣的創新觀點是值得肯定,在低迷的市場行情下我們需要這樣的新觀念來打破僵局,也需要這樣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凡事都是知易行難,貴在堅持,“春茶發酵”能否成為突破點?茶企能否堅持下去呢?這是需要時間去驗證的事情,讓我們拭目以待!
普洱茶這些年在國內市場風聲水起,一直都是生茶占據主導位置,熟茶則一直默默無聞,偶有幾款精品熟茶出現在市面上也只是曇花一現,激不起多大漣漪。這樣的狀態導致的現狀就是普通消費者對熟茶的辨識鑒賞能力普遍較低。說起生茶來他們可能頭頭是道,回甘、生津、喉韻這些專業術語無一不通,更有能者連哪個山頭哪一年生產哪一款產品也能道出一二,而說起熟茶,更多停留在熟茶日常品飲的范疇,喝的人雖多但研究的人卻并不多。另外相對于生茶還有一個特點,由于經過人工發酵和高溫蒸壓成型后茶性會被暫時掩蓋所以辨別起來更加有難度。那么對于消費者普遍認知度低,辨別難度大的熟茶采用春茶發酵是否真的有必要呢?春茶發出來的熟茶,香氣高揚而且富于變化,口感細膩活力強,層次感明顯,由于春茶的氨基酸含量豐富所以口感更加鮮爽,即所謂更有“春味”。而隨著熟茶消費市場的進一步擴大,會滋生更多不同的消費需求,例如對于那些追求高品質,口感更加細膩的熟茶愛好者、長期大量喝消耗級熟茶希望升級口感的老茶客而言,春茶發酵的熟茶都是不錯的選擇。所以,春茶發酵還是有一定的市場空間,主要定位在相對專業和高消費力的群體,目前的趨勢來看,這一塊還是有很大的市場有待去挖掘的。
“春茶發酵”這一概念一經提出就引發了各家觀點參與討論,會不會被大茶企爭相效仿呢?其實在普洱茶這一行,對熟茶最有發言權的非大益莫屬,無論是從經典的熟茶產品數量,還是從廠家技術實力來說大益當之無愧為熟茶界的一把手,如果大益來做春茶發酵的熟茶, 那么對于這個概念落實的推動力將是不可限量的。那么大益會做春茶發酵的熟茶嗎?在我看來也是斷然不會的,其實就像大益不會再做純料山頭茶、純大樹茶一樣。前面說到春茶發酵難度大、周期長、風險高這對于一個年產量上千噸的企業來說無疑是不可行的。我并不懷疑大益的發酵技術,甚至可以說大益的第三代黑馬發酵技術是行業領先的。從成本上來說,一個年產量如此之大的企業要全部采用春茶發酵是不敢想象的,即使是單款高端品種,其產量也是十分巨大的。再者大益的消費群體定位是廣大喝茶的終端消費者,過去大益所推出的熟茶產品多走低價的親民路線,比如其最新推出的紅玉熟茶零售價定在50元的級別。對于大益來說是不會選擇春茶發酵也不需要選擇這條路線的。優質的春茶發酵的熟茶針對的是那些追求口感,追求品質,追求精品熟茶的消費群體,只會存在于高端的品飲市場,這與大益的大眾消耗級產品定位是完全不同的,也是無法替代的。而這一部分市場,則需要量級較小的、專注于專業精品級的茶企來填補。
很多喜歡喝普洱茶的人,多少都曾遇到咽喉間有過于干燥、吞咽困難、緊縮發癢、疼痛,甚至焦灼感等狀況,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鎖喉。那么為什么喝普洱茶會鎖喉呢?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樣的情況呢?制程高溫問題制作過程中
普洱生茶,葉片必須有一定的揉捻度。為何?其實揉捻本身是一門很需要經驗的技術,比如要茶湯濃釅,自然揉捻力度要大、揉捻時間要長。比如,已香氣見長的茶,則不宜重度揉捻。但是,揉捻是必須以及必需的,也就
采摘鮮葉殺青揉捻放入竹筒內用芭蕉葉密封包好后,埋入地下發酵一周后取出,舂成茶泥大多數人對【酸茶】還是有些陌生的。在我國的西南邊陲,有一個古老的民族,他們把茶當作圖騰。他們信奉茶,崇拜茶。他們就是居
茶,樹的葉子,在樹上時叫鮮葉,采摘下來叫茶青,成茶后叫干茶,沖泡后叫葉底。經歷幾千年,茶也由藥用、食用變成了今天世界三大飲料之一。茶葉掃盲篇:六大茶類制作工藝簡介茶,樹的葉子,在樹上時叫鮮葉,采摘
很多茶油問過這樣的問題:多緊的普洱茶餅合適?一般得到的回答都是松緊適度,那究竟什么樣的茶餅松緊適度的好呢?我們從茶餅的由來說起。茶餅也就是緊壓茶, 緊壓茶的由來 是由古人按量分散壓成形,容易存放,
縱觀普洱茶從2000年后興起至今,可以看出普洱茶市場其實是一個嚴重依賴概念來推動的市場,從掀起普洱熱潮的越陳越香,到一度讓收藏客們狂熱的能喝的古董,再到后來重演普洱茶瘋漲神話的名山古樹,這些關鍵詞伴隨
在普洱茶界,純料給我們的印象往往是很高大上的樣子,而拼配,常被視為很low級別的茶。事實上,仔細分析起來,拼配藥比所謂的純料高級多了目前的市場上有關純料和拼配之說眾說紛紜,亂人眼球;純料與拼配之爭更是
茶香是判斷一款普洱茶品質的重要標準之一,好的香氣能夠激起人喝茶的欲望,相反香氣不佳則會讓人對這款茶提不起興趣來。香氣一般是茶客在品茶之前首先要去聞的,所以香氣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那么如何提高一款
一、手工殺青真的比機器殺青好?現在普洱茶的主要殺青方式分為手工鍋炒殺青和滾筒式機器殺青。這年頭,不說你的茶是手工鐵鍋殺青,都不好意思出門的。只要沾上手工這兩個詞,基本上意味著茶的身價就上升了一個檔
收藏普洱茶,首先是因為普洱茶耐得住久藏,且越陳越香。好的普洱茶往往在歲月的流逝中慢慢升值。但收藏普洱茶不能盲目,你一定要先了解一些基礎知識。普洱茶收藏過程是要經歷三個階段;欣賞、購買、收藏,而做投資時必須注意五大關鍵;喝的到、看得懂、買得起、藏得住以及賣得掉。1、欣賞——喝得到,看得懂要如何提高品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