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會圖》局部
我們說宋代是中國茶文化發展最極致的時期。表現在制茶方面便是極其精致與繁瑣。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宋代制茶法。主要參考資料為《大觀茶論》以及《北苑別錄》。
說到宋代玩家,頭號大咖肯定是宋徽宗,他是北宋第八任皇帝,一個十足的文藝青年,如果他這一生只當個閑散王爺,以他的才情想必其美名必能流傳千古??上?,他不幸當了皇帝,于是留下了千古罵名。
宋徽宗
他可不是一般的有才,集書法家、畫家、詞人、音樂家和“茶人”于一身。他愛茶,甚至還親自寫下了《大觀茶論》,詳細解說了他對茶的看法,為后人了解宋茶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文獻。
可惜,他只會玩樂不會治國,公元1126年,金兵攻破北宋當時的都城汴京,北宋滅亡,宋徽宗也不能幸免于難,他被俘進金,在備受折磨后,郁郁而終。
宋徽宗繪《五色鸚鵡圖》
《大觀茶論》既然是皇帝寫的,那么所涉及的就是當時的貢茶了。當時的貢茶主要產自哪里呢?
《大觀茶論》序言就說道:“本朝之興,歲修建溪之貢,龍團、鳳餅,名冠天下,壑源之品,亦自此盛?!闭f的是北宋初年,就開始在建州制造貢茶。
這“初年”是在北宋第二個皇帝宋太宗趙光義的時候。當時趙光義下詔讓建安北苑進貢茶葉,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貢茶,也是宋代最著名的茶葉。
宋徽宗《文會圖》
依據南宋趙汝礪所寫《北苑別錄》,宋代制茶共分7步:采茶、揀茶、蒸茶、榨茶、研茶、造茶、過黃。以下一一說明。其實,宋茶從北宋發展到南宋,期間一直都有變化,我選擇《北苑別錄》為參考,主要在于其每個步驟都講述得詳細清晰。
采茶
趙汝礪在《北苑別錄》中寫道:“頭綱用社前三日,進發或稍遲,亦不過社后三日?!薄吧缜啊敝傅氖谴荷缜?,春社是立春后第五個戊日,通常是在農歷二月,還沒到暖春的時候,皇家茶園就要開始采茶了。
“采茶之法,須是侵晨,不可見日?!闭f的是要在天之未明時采茶,太陽一出來就不能采了。這跟我們現代采茶剛好相反,我們喜歡見日后才采,此時露水已干。
那茶葉采下來之后放哪里呢?《大觀茶論》里說:“茶工多以新汲水自隨,得芽則投諸水?!薄谷皇欠旁谒?。采茶工人一般都會打來新鮮的水,茶葉一采下來就放進水里。宋徽宗認為這樣茶葉才“鮮潔”,不會被工人的汗氣所“熏漬”。我只能說宋徽宗絕對是個有潔癖的人。
宋代有一部作品《品茶要錄》中也有講:“采佳品者,常于半曉間沖蒙云霧,或以罐汲新泉懸胸間,得必投其中,蓋欲鮮也?!比绻傻氖歉呒壍呢暡?,那時候的采茶工人還得在胸前掛一罐水來裝鮮葉,脖子多累啊,估計特容易得頸椎病吧。
揀茶
茶葉采好后還不能蒸青,還得揀茶。首先,是要把紫芽、白合和烏蒂去掉,宋代點茶以白為貴,因此紫芽和烏蒂對茶色都有影響必然是要去掉的,白合指的是包裹著小芽的兩片葉子(即魚葉),宋徽宗稱“白合不去害其味”,因此,必須要揀出來。
揀茶
宋代采茶有四個級別,最高級別的是“水芽”,所謂水芽我們現代人肯定是沒喝過的,那是極其精致的原料,是剔取出來的小芽中心如針般細小的小小芽,稱為“水芽”。
第二級別是單芽,一芽一葉是第三級,其余皆為普通茶的原料??梢?,宋代的采茶原料分級跟我們現代比較接近了。
蒸茶
茶芽分揀好后,正式開始做茶?!洞笥^茶論》在“制造”一篇里還說道:“滌芽惟凈”。
我們現代做茶鮮葉追求其干爽,而宋代恰恰相反,不求干爽,但求潔凈,那么要怎樣才足夠干凈呢?
趙汝礪的《北苑別錄》里有說:“茶芽再四洗滌,取令潔凈”。就是說茶芽要洗四次,就跟洗青菜似的。
接著到蒸青,這一步對茶葉品質的好壞有重要作用。這其中的道理就在恰到好處、中庸之道。
“蒸青”的要求是“朝采即蒸,即蒸即焙”,“使黃經宿,香味俱失”。蒸的時候不能太生也不能太熟,剛剛熟發出香氣就是最好的。
用甑蒸茶
榨茶
蒸好的茶又得淋幾遍,先經小榨去水,再入大榨榨干茶的汁液。要求是“去膏必盡”,話說這與唐代的制茶工藝是恰恰相反的,唐代人做茶“畏流其膏”。
原因何在?“蓋建茶味遠而力厚,非江茶之比。江茶畏流其膏,建茶惟恐其膏之不盡,膏不盡,則色味重濁矣?!?/p>
研茶
榨茶和研茶可以說是宋茶區別于唐茶制造的關鍵工藝。唐代雖說也把茶葉搗碎,但并不要求把汁液榨干以及研磨得越細越好,而宋茶則是越細越好。
研茶其實就是把茶葉放入瓦盆里加水舂搗研磨,直至把茶葉研磨成細膩的茶泥。
最高級的貢茶勝雪和白茶可以加十六次水磨的,可見有多費工夫。我感覺當時的茶也很稱得上“工夫茶”。
研茶
造茶
揉捻拍打結實后,放入模具中壓成各種餅形。較之唐代,宋代多了許多款式,而且貢茶的模具紋飾十分精美,許多都帶有龍鳳圖案。
過黃
最后這道過黃的工序就是讓茶餅變黃的同時干燥茶葉,但當時的干燥方式也很是復雜。先是烈火烤,然后是過沸水,如是三次。最后一次一直烤到次日。
接著放無煙的炭火上焙,焙的次數根據餅片厚薄而定,自6次到15次不等。
焙火后,再一次過水。然后把茶餅放在封閉的空間里,趕緊用扇子扇茶,那么茶餅的色澤就會自然光潤。
這樣,龍鳳團茶就做出來了。這樣制作出來的茶葉,幾乎把茶滋味都榨干凈了,像茶多酚、氨基酸、咖啡堿這些滋味物質應該會消失殆盡,只是會喝起來很醇滑吧。
估計宋人這么做應該是想去除茶的苦澀味,然而卻讓茶沒有了茶味。
現代人仿制的龍團鳳餅
世事皆是盛極必衰物極必反。宋代可以說是延續唐代的制茶方法,并將之更精細化且推向頂峰,到了元代明代這樣的加工非常不受待見,于是炒青條形茶成了主流。
茶葉不搗了,不研磨了,連壓成餅形都被邊緣化了,只邊銷茶才壓餅,茶葉方又回復到了最像它自己的狀態,這便有些返樸歸真的感覺。
很多喜歡喝普洱茶的人,多少都曾遇到咽喉間有過于干燥、吞咽困難、緊縮發癢、疼痛,甚至焦灼感等狀況,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鎖喉。那么為什么喝普洱茶會鎖喉呢?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樣的情況呢?制程高溫問題制作過程中
普洱生茶,葉片必須有一定的揉捻度。為何?其實揉捻本身是一門很需要經驗的技術,比如要茶湯濃釅,自然揉捻力度要大、揉捻時間要長。比如,已香氣見長的茶,則不宜重度揉捻。但是,揉捻是必須以及必需的,也就
采摘鮮葉殺青揉捻放入竹筒內用芭蕉葉密封包好后,埋入地下發酵一周后取出,舂成茶泥大多數人對【酸茶】還是有些陌生的。在我國的西南邊陲,有一個古老的民族,他們把茶當作圖騰。他們信奉茶,崇拜茶。他們就是居
茶,樹的葉子,在樹上時叫鮮葉,采摘下來叫茶青,成茶后叫干茶,沖泡后叫葉底。經歷幾千年,茶也由藥用、食用變成了今天世界三大飲料之一。茶葉掃盲篇:六大茶類制作工藝簡介茶,樹的葉子,在樹上時叫鮮葉,采摘
很多茶油問過這樣的問題:多緊的普洱茶餅合適?一般得到的回答都是松緊適度,那究竟什么樣的茶餅松緊適度的好呢?我們從茶餅的由來說起。茶餅也就是緊壓茶, 緊壓茶的由來 是由古人按量分散壓成形,容易存放,
縱觀普洱茶從2000年后興起至今,可以看出普洱茶市場其實是一個嚴重依賴概念來推動的市場,從掀起普洱熱潮的越陳越香,到一度讓收藏客們狂熱的能喝的古董,再到后來重演普洱茶瘋漲神話的名山古樹,這些關鍵詞伴隨
在普洱茶界,純料給我們的印象往往是很高大上的樣子,而拼配,常被視為很low級別的茶。事實上,仔細分析起來,拼配藥比所謂的純料高級多了目前的市場上有關純料和拼配之說眾說紛紜,亂人眼球;純料與拼配之爭更是
茶香是判斷一款普洱茶品質的重要標準之一,好的香氣能夠激起人喝茶的欲望,相反香氣不佳則會讓人對這款茶提不起興趣來。香氣一般是茶客在品茶之前首先要去聞的,所以香氣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那么如何提高一款
一、手工殺青真的比機器殺青好?現在普洱茶的主要殺青方式分為手工鍋炒殺青和滾筒式機器殺青。這年頭,不說你的茶是手工鐵鍋殺青,都不好意思出門的。只要沾上手工這兩個詞,基本上意味著茶的身價就上升了一個檔
收藏普洱茶,首先是因為普洱茶耐得住久藏,且越陳越香。好的普洱茶往往在歲月的流逝中慢慢升值。但收藏普洱茶不能盲目,你一定要先了解一些基礎知識。普洱茶收藏過程是要經歷三個階段;欣賞、購買、收藏,而做投資時必須注意五大關鍵;喝的到、看得懂、買得起、藏得住以及賣得掉。1、欣賞——喝得到,看得懂要如何提高品茗